招生就业

就业创业

网站首页 >> 招生就业 >> 就业创业 >> 正文

艺术与传媒学院学子探秘非遗:指尖邂逅千年匠心,文化浸润青春底色

发布日期:2025-04-09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  2025年4月9日,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齐聚石家庄市印记文创·非遗首座工坊,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技艺学习体验活动。此次活动将课堂理论延伸至非遗工坊,以沉浸式实践为载体,让学子们在“听、看、触、创”中感知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。

一、匠心开讲: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

  活动伊始,工坊非遗导师团队以“文化解码者”的身份登场,将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娓娓道来。从大漆工艺“百里千刀一斤漆”的取材艰辛,到水拓画“以水为纸、以云为名”的东方美学意境;从草木染“取法自然、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智慧,到石雕拓印“一拓一印、千年留痕”的文明传承使命,导师们通过实物展示、故事演绎与技艺溯源,让非遗文化从古籍文献中“破卷而出”,成为可触可感的鲜活存在。

针对当日体验项目,导师们展开“解剖式”教学:大漆珠宝导师以漆器碎片为例,解析“髹饰八法”的精妙;水拓丝巾匠人现场演示矿物颜料在液面的奇幻“舞蹈”;草木染非遗传承人展示板蓝根发酵成染液的神奇过程;石雕拓印师则用“拓包轻舞”还原碑刻文字的肌理密码。学子们围坐聆听,不时举手提问,现场互动火花四溅。

二、指尖修行:千年技艺起来

  随着一声“开卷有益,动手更妙”的号召,工坊瞬间化作“非遗实验室”。学子们以小组为单位,在导师“一对一”指导下开启对大漆珠宝、水拓丝巾、草木染、石雕拓印的技艺挑战。

  工坊内,敲击木胎的清脆声、拓包摩擦的沙沙声、染液滴落的淅沥声交织成曲,学子们专注的神情与导师们手把手的耐心指导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文化传承图景。

三、青春对话:非遗传承“燃”起来

  “第一次触摸到大漆的温润,就像握住了历史的温度。”广告学专业学生李悦在完成大漆手镯作品后感慨,“原来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而是可以握在手里的诗意。”

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王浩然在水拓丝巾创作中融入赛博朋克元素,将传统纹样与未来科技感碰撞出奇妙火花:“我想用新媒体语言,让非遗‘潮’进Z世代的生活圈。”

  艺术与传媒学院带队教师王若林表示:“此次活动是学院‘非遗+美育’实践课程的创新探索。我们希望以‘技艺体验’为切口,引导学生用专业视角解构非遗文化基因,用青年语言讲述中国故事,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‘活’得更有生命力。”

 后续学院将在校内推出“非遗讲座”“非遗手做体验”等项目,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。这场发生在春日的非遗邂逅,正以青春之名,续写着文明传承的崭新篇章。

终审:党委宣传部

管理员邮箱: webmaster@hebuet.edu.cn  地址: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汇安路39号  邮编:050091  校办电话:0311-89653598    招生电话:0311-89653577/88/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