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日晚,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学校音乐厅举办了“经典浸濡”大讲堂第六十讲“抟灵塑韵 赋彩焕生”——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指尖万象。本次大讲堂由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专任教师郭晓颖担任主讲,通过从泥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、代表地域性泥塑赏析、泥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三方面,带领师生沉浸式感受泥塑艺术跨越千年的文化魅力。
郭晓颖老师从史前泥塑的发现到商周、秦汉时期的泥塑,从魏晋隋唐的佛教泥塑到宋元明清的民间彩塑,追溯了泥塑艺术与中华文明同生共长的脉络。聚焦于中国泥塑艺术的地理版图时,代表地域性泥塑依次展现:天津“泥人张”纤毫毕现的写实绝技、无锡惠山“大阿福”饱满圆润的吉祥寓意、河南淮阳“泥泥狗”古朴粗犷的图腾符号、老北京“兔儿爷”瑰丽奇幻的神话意象、陕西凤翔泥塑浓烈奔放的色彩语言,地域性的自然肌理与人文密码,在匠人揉捏塑形的指尖,凝练成独具辨识度的艺术方言。
高校作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,以课程为依托,以学科竞赛为抓手,让大学生们深入体验并挖掘非遗民间泥塑精髓,将传统非遗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、创新发展,通过展示文旅IP设计、插画设计、海报设计、字体设计、文创设计、图案再设计等相关作品,展现了青年学生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精神。本次大讲堂带领在场师生深入领略了中国民间泥塑艺术的千年文脉。从江南水乡的灵动婉约到黄河流域的粗犷豪迈,方寸泥土在匠人指尖幻化出万千气象,通过分析不同地域的泥塑,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,既追溯了女娲抟土造人的文化基因,也展现了当代非遗活化创新的丰硕成果,揭示出泥塑艺术作为活态文化密码的永恒魅力。

大讲堂现场

合 影
终审:党委宣传部